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黎城县委、政府积极认真讨论,相关企业参与,在充分酝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一个兼并重组主体企业--黎城太行钢铁有限公司(即我公司),被兼并重组企业为黎城县长福煤气焦化有限公司、黎城华太煤气化有限公司、山西青春玻璃有限公司等,以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焦化等行业的“立恒模式”组建“山西省黎城新太行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达到产业链条延伸,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目标。
一、我公司作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的优势
我公司前身是黎城县轧钢厂,2000年6月通过闽商注入民营资本,盘活国有资产,组建的民营股份公司。现拥有固定资产20亿元,流动资金5亿;主要设计产能为年产200万吨建筑用钢材,占地600多亩,员工23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高级工程师100余人;下设四个厂,九个部门,通过了国家生产许可证验收,2011年销售收入达38.8亿元,上缴税金3960万元。“太行商标”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荣获“山西省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山西省100强企业、山西省优秀企业、长治市功勋企业。
公司董事会成员为福建长乐人,长期从事钢铁行业,在全国有许多控股或参股企业,经营产矿、钢铁、地产、旅游度假等众多行业,信息渠道畅通,融资渠道完善,销售、供应网络比较广阔,发展后劲较足。该公司现在所生产的产品包括线材、螺纹和盘螺,不仅可热销于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周边省份,而且可远销于上海、江西、湖北、安徽、四川、重庆等华南、西南各省市。
二、被我公司兼并重组企业的现状
(1)山西青春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现有固定资产7亿元,职工800人,生产能力为:玻璃700万重量箱。2011年生产玻璃758万重量箱,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上交税金528万元。
(2)黎城县长福煤气焦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现有固定资产5亿元,职工500余人,生产能力:焦炭60万吨、焦炉煤气2.7亿立方米。2011年生产焦炭34.9万吨,焦炉煤气1.3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上交税金512万元。
(3)黎城华太煤气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
现有固定资产5亿元,职工500余人,生产能力为:焦炭60万吨、焦炉煤气2.7亿立方米。2011年生产焦炭30.6万吨,焦炉煤气1.2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上交税金525万元。
两家焦化企业共同担负着座落于长治黎城新材料工业园区的山西青春玻璃有限公司、黎城粉末冶金公司六分公司和山西国磁磁业公司生产用气的供应任务,日供量达56万m3,其中,青春玻璃48万m3,粉末冶金5万m3,国磁磁业3万m3。同时,还担负着黎城3.5万城市居民生活用气的供应任务。实质上两家焦化企业已成为本工业园区产业链的源头企业,对本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否则,下游用气企业就只能依靠原煤和焦油作为燃料组织生产,大幅增加能耗和生产成本,这对当前由于市场因素而勉强维持的冶炼和建材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将会面临倒闭的危险,并将会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在相关企业就业人员共有4800人左右,其中:太行钢铁公司2300余人,山西青春玻璃有800余人,两焦化企业各有500余人,粉末冶金六公司有500余人,国磁磁业有200余人。同时,也将直接影响三万多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必将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因素。黎城县历届政府经过多年来招商引资的努力将会严重受挫,与焦化企业直接相关的几个企业40多亿元的投资将付诸东流,后果十分严重。
三、兼并重组后形成“山西省黎城新太行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联合组建集团公司的产业链效益
通过联合重组,“山西省黎城新太行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将达到40个亿左右,产能达到年产钢材200万吨、钢坯200万吨、生铁200万吨、焦炭120万吨、玻璃700万重量箱、水泥料60万吨的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末,通过兼并重组或置换产能改扩建等方式,集团公司将达到年产钢材500万吨、钢坯500万吨、生铁500万吨、焦炭200万吨、玻璃1400万重量箱、水泥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形成焦炭—生铁—钢坯—钢材—水泥—热电供暧等经济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产品优势互补、集团高效运转的良性发展格局。
2、“山西省黎城新太行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竞争优势
由太行钢铁兼并长福焦化、华太焦化、青春玻璃等企业联合组建集团公司后,可以形成合力,积聚经济实力,发挥集团公司的综合优势,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等民生工程,大大提升黎城全县人民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3、“山西省黎城新太行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新战略
集团公司建成后凭借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加上董事会在全国各地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体规划发展思路,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