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月份的冲高并大幅回落后,进入6月份以来,国内钢市出现过几次短暂的超跌反弹,但都昙花一现,由于市场分歧加剧,从中旬开始,呈现出明显的震荡下行态势。
从经济环境来看,国家统计局中旬发布的5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继续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尤其是制造业投资显著回升,其两年平均增速由1-4月份下降转为增长0.6%,是5月份数据的一大亮点。
不过,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多空交织,6月市场跌势始于端午节后,一方面,随着铁矿石、焦炭等价格的回升,成本端支撑仍然较强,钢厂在盈利水平受到挤压后意味着价格下调空间的收窄。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背景下,京津冀以及山西等地纷纷展开环保限产行动,钢材供给缩量预期不断增强。这些显然成为市场的支撑因素。
但同时又必须面对的是,随着高温多雨天气的来临,钢材需求淡季也逐渐到来,去库节奏开始放缓,所以市场情绪变得比较纠结和敏感,也更容易受到期货以及市场传闻等相关因素的扰动。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对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极为关注,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持续稳定增长,但新增利润主要集中于上游采矿和原材料制造行业,下游行业成本压力在不断加大。因此高层要求有关部门有效应对,加强市场监管。于是,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行政部门接连采取行动,随着“保供稳价”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市场投机炒作开始降温。
这一政策导向显然对市场预期产生较大影响,商家转向以出货为主,落袋为安,而下游拿货趋于理性,使得市场价格承压回落。
岁月不居,一转眼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半,钢市进入年度下半场,面对7月份传统淡季,市场又将何去何从?
从宏观层面来看,自6月份以来,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展开密集调研,摸底经济形势,一些地方和行业协会也组织召开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从这些会议释放出的信号显示,稳定工业增长、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或是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加力的重点。
今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之年。近期,上海、海南、浙江等多地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施工图浮现,数万亿元项目将上马,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热度不减,机场等海空枢纽投资力度也将加大。
日前召开的央行二季度例会,相较于一季度例会,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稳”。预计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空间大,包括地方债发行提速,约3万亿元债券会在下半年完成发行,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民生项目投资,以稳经济补短板。
当然,7月份正处在三伏天,天气更加炎热,而且强降雨引发内涝、山洪、滑坡等灾害的情况增多,需求淡季效应或进一步凸显,成交转弱将是大势所趋。
从供给端来看,目前上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十余省市提出在今年内出台碳排放达峰行动相关方案,从各地已披露的碳达峰方案设计思路来看,加大能耗“双控”工作力度仍是重头戏。在此背景下,加之成本高企,钢厂利润受到压制,预计7月份钢厂减产、检修等现象或增多,市场供给压力将有所缓解。
总体来看,随着政策干预效果开始显现和原材料上涨预期下降,价格上行动力将逐步减弱。加之季节性因素扰动对需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国内钢市在多空博弈中将继续震荡,并呈供需两弱格局。
本月报告共分八章,请点击相关链结查看。
第一章 七月全国钢市或延续震荡运行
第二章 七月国内建筑钢材市场继续震荡筑底
第三章 七月份国内热轧或有“降温”
第四章 七月份国内冷轧行情或小幅震荡
第五章 七月国内中厚板市场或震荡运行
第六章 七月国内外原料市场或小幅下行
第七章 七月铁矿石市场或暂缓下行
第八章 七月份国内废钢市场或横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