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份后,高温多雨天气明显增多,终端采购需求逐步放缓,钢市成交活跃度进一步下降,不过,原料成本支撑仍较强,且市场库存压力也不大,多空纠缠中,行情震荡调整,价格常现涨跌两难之势。
从基本面来看,6月份影响钢市走势的各种因素颇为纠结,喜忧参半,但缺少强势的导向性因素指引,市场时时表现出观望情绪,月内主要的利弊因素简单梳理如下:
宏观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与用钢紧密相关的行业中,制造业表现坚挺,但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
央行发布的2018年5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下滑51%,远不及预期。另外,代表广义流动性的M2在5月保持平稳,也略逊于市场预期。
环保行动不断升级,继续释放利好。从5月30日督察组进驻黑龙江开始,为期一个月的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正式启动,督察组陆续进驻河北等十省(区),重点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同时,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全面启动。从2018年6月11日开始,持续到2019年4月28日结束。重点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汾谓平原11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不过,钢厂产能释放有所加快,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5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前5月规上工企利润增速持续处于“两位数”增长,而钢铁等行业对利润增长贡献抢眼。正因为利润可观,钢厂生产积极性较高,5月份全国粗钢日均产量创历史新高。另据中钢协初步数据,6月上旬会员企业粗钢日均产量旬环比增加1.3%,可见,对钢厂而言,利润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
2018年已过半,钢市将迎来今年的下半场,首先在7月传统淡季,钢市将会如何演绎呢?
国际贸易关系仍是市场关注焦点,贸易战是未来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摩擦跌宕起伏,愈演愈烈,近期对钢铁行业直接影响可能有限,但对通过其他国家和机电产品出口所形成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后续进展仍有待关注。
还有,虽然目前钢材社会库存环比继续下降,但是,为期一个月的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将在7月初结束,部分地区因各种原因阶段性停、限产的钢厂也将陆续复产,这无疑使得后市供应压力预期增加。
从需求端来看,7月份,高温、暴雨、强风、洪涝等天气比较常见,对于下游生产施工、物流运输等都将带来不利影响,需求淡季特征将更加突出,市场成交氛围或更加清淡。
截至6月29日,人民币中间价已连续8日调贬,创2017年12月13日以来最低。对钢市而言,人民币贬值将使得以美元计价的进口铁矿石等原料价格上涨,增强对钢材价格的成本支撑。同时,人民币贬值利于出口,因此对钢材出口是利好。
随着产能释放加快,市场供应压力增大,同时需求淡季特征更趋明显,尤其是调控不断升级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当前市场在供需两弱格局下所维持的弱平衡状态有可能会打破,尽管还存在一定的成本支撑,但预计市场价格或仍将明显承压。
本月报告共分八章,请点击相关链结查看。
第一章 七月全国钢市或以震荡为主
第二章 七月国内建材钢材市场回落可能加大
第三章 七月份国内热轧继续震荡
第四章 七月份国内冷轧行情或震荡偏弱
第五章 七月国内中板具备一定抗跌性
第六章 七月国内外原料市场上行承压
第七章 七月铁矿石市场或继续弱势盘整
第八章 七月国内废钢市场持续小幅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