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2月2日,记者从宜城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目前,该市已在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镇、村,首批规划建设6个农民聚居区,全部建成后可容纳6200户3万人,既可保证农民有所居,又可节约腾退土地5400余亩。
据介绍,宅基地腾退工作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保障耕地占补平衡,2016年3月,宜城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目前,宜城市选取了14个地区2900余个宅基地样本进行分析论证,将人均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参考因子确定宅基地面积标准,并规定:城市规划区内,集中连片建设农民公寓、农民住宅小区;城市规划区外,镇政府所在地、传统集镇实行集中统建、多户联建和新型社区建设;传统农区保持“房—地—坪”居住模式。
宜城市还建立了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创新“政府定价、村定标准、动态调节”有偿使用方式,对超占部分实行“分段+调节”的阶梯式缴费方式,实行“多超多收、少超少收”,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村收村支”。目前,该市已针对7.2万户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1207万元。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宅基地回购和村公益事业。
同时,该市多渠道畅通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进了迁村腾地的步伐。该市坚持“用时间换空间、梯次腾退”,鼓励多种经营、跨区域流转,打破村域流转限制,实行政策项目引导等,使得2470户农民退出宅基地面积7600亩。
此外,宜城市还出台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已办理农房抵押贷款1322万元,显化了农民住房的财产价值,拓宽了农民生产增收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