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南北,天堑变通途。7月18日,世界第二座钢板叠合梁特大跨悬索桥、宜昌第六座长江大桥——至喜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上午9时,大桥建设者代表与市民代表为大桥通车剪彩,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红色的塔柱、银色的箱梁、黑色的路面、白色的斜拉索,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桥以宜昌山水为背景,两桥主塔虚实结合、遥相呼应,如长龙跃江。
当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一行也来到大桥现场进行调研,慰问参建各方,听取宜昌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中铁大桥局负责人有关大桥建设情况汇报。同为项目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大桥的建成通车,让在场领导感慨万分,黄楚平说,至喜长江大桥是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见证和重要标志,通过各参建单位1000多个日夜的共同努力,用“一砖一瓦”将纸上作品写进了宜昌大地,成果令人备受鼓舞。
至喜长江大桥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下游约2.7公里处,总投资27.67亿元。大桥全长3234.7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千米/小时,由大江桥、三江桥、南北引桥组成。其中,大江桥为主跨838米的悬索桥,是继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之后,世界上第二座钢板叠合梁特大跨悬索桥。
高空俯瞰,至喜长江大桥已将西陵、点军、西坝紧紧连在一起。该大桥是宜昌新区建设单项投资最大、承载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功能、连接一江两岸实现跨江发展的支撑性项目,是构建宜昌市中心城区“内中外”快速路网格局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
至喜长江大桥通车后,将与夷陵长江大桥形成中心城区交通“内环”,与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翻坝、沪蓉西高速形成宜昌城市交通“外环”。同时,还将与即将修建的伍家岗长江大桥形成宜昌城区交通“中环”。
记者获悉,至喜长江大桥是一座“惠民桥”,它的建成通车将方便两岸100多万居民的出行,带动沿线棚户区改造。此前,从西坝到点军区,绕道夷陵长江大桥,需要40多分钟。西坝匝道开通后,从西坝乘车到江南仅要5分钟。
至喜长江大桥还是一座“生态桥”。大桥处于“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为给中华鲟“让路”曾两次否了建桥方案。最终增加投资两亿元,采取一跨过江、水中不设桥墩的建设方案,采用定向照射护栏灯、污水收集系统等环保措施,避免对中华鲟洄游的影响,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及长江珍稀生物多样性。
至喜长江大桥更是一座“发展桥”。2012年11月18日,至喜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宜昌城市骨架如破茧之蝶,以老城区为核向两岸自然拓展。近几年来,地处江南的点军,已成宜昌发展热土,江城大道、江南二路、点军大道,奥体中心、市委党校、市一中新校区、江南生态新城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
据悉,至喜长江大桥属于长江三峡后续配套工程,对保障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促进坝库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宜昌境内已建成的跨江大桥有6座,包括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枝城长江大桥、至喜长江大桥。
长龙跃江起雄图,跨江发展势如虹。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宜昌还将新建伍家岗长江大桥、红花套长江大桥、白洋长江大桥、百里洲长江大桥等。届时,12座跨江大桥和过江通道,将托起宜昌“大强优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梦想。
市领导张建一、鲍清芬、宋文豹、马学军、袁卫东、吴康年、徐炜等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