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低碳转型上有先发优势,我们要向中国学习。”3月13日,第十五届中日钢铁业环保节能专家交流会在武汉举行,近百名来自中日两国钢铁工业协会及领军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钢”发展方向。与会者一致认为,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的共识,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正展现出显著优势。
“中日钢铁行业合作历史悠久,特别是武钢,我们在53年前就合作过。”虽然是第一次到访武汉,但日本钢铁连盟常务理事伊吹隆直对武汉及武钢如数家珍。武汉这座“鱼米之乡”“千湖之城”的城市美名远扬,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首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72年,武钢从日本引进了热轧厂、硅钢厂的成套设备。“如今,武钢的硅钢技术世界领先,我个人非常想了解这项新技术,也对明天的考察充满期待。”
从昔日远离城市的工业基地,到如今与城市融合发展,武钢不仅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成长,也在绿色转型方面走在前列。
会上,武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泽啟介绍,自2018年以来,武钢累计投入179.6亿元,实施190个环保项目,全面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成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企业还积极推进厂内光伏发电设施建设,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65万吨,成为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之一。
与此同时,武钢还通过跨省跨区交易、省内绿电交易等方式,与多家大型能源央企合作,锁定长期绿电资源。自2020年以来,企业累计采购绿色电力及清洁电力超过10亿千瓦时,实现碳减排超60万吨,成为我省最大的绿色能源工业用户。
我国钢铁行业在绿色转型上的探索不止于此。会上,宝武中央研究院低碳技术总监、首席研究员刘颖昊向日本代表阐述了中国版的“低碳排放钢”标准。去年,该项标准由宝武牵头,联合产业链44家单位、百余位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并正式发布。
目前,全球范围内,几十家机构和企业正致力于研究低碳排放钢标准,但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困扰日益凸显。“我们希望推动这一标准与国际其他知名标准实现互认,使其成为全球低碳钢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她表示,这也为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大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球钢铁行业正在积极探索低碳制造技术,但真正的零碳钢铁可能要到2040年才能实现批量生产。”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环境政策企划部部长代理堂野前等对中国钢铁企业取得的绿色成果表示祝贺,中日双方应继续深化合作,在研发零碳钢铁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为全球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作出示范。
从武汉到全球,从传统高炉到绿色钢厂,钢铁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绿色钢铁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与会者表示,在这场变革中,中日合作将成为推动全球钢铁行业迈向零碳未来的重要力量。